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农村留守老人现状调查:农作负担重心理孤单多(3)

时间:2021年10月13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法制日报

  在北京市密云区,统筹各镇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组建本镇邻里互助机构,由机构根据老年人的分布,在本地招募邻里互助员,组建若干邻里互助队,形成“邻里互助机构、邻里互助队、邻里互助员”三级组织结构,有效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独居老人的居家养老照料难题。

  ……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妮娜及其团队一直在研究“互助性养老”模式,她告诉记者:“‘互助性养老’在农村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农村具有建立在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上的邻里守望传统。”

  刘妮娜认为,村党委领导下的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为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提供了组织基础;此外,低龄健康(准)老人、党员等乡村骨干则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对较低,对市场服务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都相对偏低,对‘互助性养老’服务接受度相对较高,这也是其突出优势之一。”汪三贵说,“‘互助性养老’肯定是将来农村养老的大趋势。”

  困境

  资金和管理都是掣肘

  然而,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挑战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不好管理。”幸福院运行3年来,解则江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老人们乐享天年,他很欣慰、很有成就感,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老人们各有各的小脾气,聚集在一起难免产生摩擦,这对管理来说是一个挑战。

  资金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据王德凤介绍,目前库山乡在推进智慧养老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之一就是资金不足。为了尽量克服这一难题,库山乡按照“上级补一点,村里筹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原则,由乡党委政府对幸福院建设资金存在困难的村,预支启动资金进行建设;除上级补助资金外,剩余款项按照乡党委政府补贴50%,村自筹50%的方式进行。同时积极通过驻村“第一书记”争取单位帮扶资金、吸纳社会捐赠。

  陆诗雨是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她在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老人更容易因为缺乏与亲密家人的日常交往,造成不同程度的“社会脱节”。破解这一困境的突破口之一是鼓励、助力其“再社会化”,即持续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更新、改善、充实和提高,而各种轻便的数字连接是助力农村留守老人“再连接”“再社会化”的第一步。

  但她发现,在农村,目前互联网尚未普遍覆盖,“数字连接点”偏少。

  而对于“互助性养老”来说,虽然该模式目前在农村遍地开花,但同样面临一些障碍。

  刘妮娜举例说,比如农村大部分人对于“互助性养老”的认识仍不清晰;资金投入不均衡且来源单一;农村“互助性养老”相关组织功能尚待充分发挥;服务供需错位且质量不高;组织和设施缺乏有效管理和运营等都是持续推进“互助性养老”的拦路虎。

  建议

  多管齐下改善老人境遇

  那么,“互助性养老”该如何进一步落地?针对农村养老问题,还有哪些“答案”?

  刘妮娜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弘扬农村互助文化,让邻里守望、互助合作成为农村的主要文化;其次由政府引导多渠道筹资,增加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支持,可以推动长期照护保险试点地区购买农村互助照护服务,除政府资金以外,让更多企业、基金会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互助养老试点的资金支持。

  “也要因地制宜确立组织形式,做好农村互助养老组织机制建设。比如是否可以确立老年协会作为农村互助养老组织的主体地位,由农业农村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合作社由经济功能向生活服务功能拓展,发挥好妇女组织等基层群团组织的作用;由民政部牵头制定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展指导意见,优化村级助餐服务,抓实条件好、辐射性强的助餐点建设等。”刘妮娜说。

  刘守英的建议是要多管齐下: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农村养老金稳定增长和动态调节机制。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停留在“广覆盖、低水平”阶段,与城镇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可尝试对标城市居民养老金增长与调节机制,着力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增加“养命钱”的筹措渠道,辅之以精准化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提高健康服务水平,解决农村老年群体“就医”问题。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局,对于长期未使用的村卫生室进行整改,科学制定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晋升、补贴政策,缓解当下因缺少医务人员造成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正常运行的状况;建立农村老年人急救体系,建立山区乡村集体配置急救车制度、增加急救站,并对乡村“4050”人员(指处于劳动年龄段中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增加人员供给,提高急救呼叫满足率;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下沉,放宽乡村卫生室药品供应、输液权限等,满足农村老年群体的基本就医需求。

  “对于一些慢性病药物,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对诊疗规范和指南规定较为明确、安全性高的一线药品,可尝试开具长期处方,让老年患者少跑路。”刘守英说。

  从数字科技助力的角度,陆诗雨建议,为农村留守老人保留、创造更多“数字连接点”,“这些‘数字连接点’不局限于社交网络,还可以通过各种充满互动的数字内容产品,如老年人喜闻乐见的长短视频、棋牌游戏,为老年人建立补充型的社会网络”。

  这一想法得到了秦华的认同。他发现,母亲有了智能手机后,心情都明媚了不少,闲时刷刷短视频,偶尔还会和外地的亲戚朋友视频聊天。

  他也有一点自己的想法:能否在农村探索建立代管机构,负责资金运营、生活用品购买及信息服务?

  “给父母钱,他们不要,即便收了也舍不得花。如果有这样一个代管机构,子女每个月打一笔钱进去,由工作人员帮忙买菜、买药或者其他生活用品送到家里去。等机制成熟后,从物质到信息实现全面帮扶,为子女与父母搭建信息桥梁,比如父母生病时可及时告知子女。”谈及如何帮助留守在家的父母,秦华有点无奈,又满怀憧憬。

  (文中留守老人及其子女均为化名)

[上一页] [1] [2] [3]

编辑:【吴金铭】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