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河北大山深处的“小学校”:一个与四个的坚守

时间:2021年09月10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慧丽老师正在课堂上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读书写字。 资料图 摄
张慧丽老师正在课堂上教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读书写字。 资料图 摄

  中新网唐山9月9日电 (记者 白云水)上午课间,张慧丽像往常一样给四个学生准备了营养餐:煮好的鸡蛋,热好的牛奶。“教师节快乐!”稚嫩的童声给了她一个惊喜,孩子们从书包里掏出柳条、波斯菊编织的花环戴到她头上,再共同举起牛奶盒,为老师“干杯”。

  张慧丽是河北省迁西县马家沟村教学点唯一一名老师。这个教学点是当地群众口称的“小学校”。

  马家沟村位于燕山南麓,为青山环抱。山坳里,散落着110户人家,外出需要翻山越岭。

  以前,村里有座完全小学,最多时有几十名学生。后来,外出务工的人多了,孩子大多跟随父母外出上学去了。山村日渐冷清,阳光下,看到的是靠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

  “村里仅剩的几个孩子如果外出上学,要寄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如果走读,家长每天翻山接送又不方便。”村党支部书记马殿怀说,他们还是想留在家门口。

  “一个不能落下!”2020年9月,39岁的张慧丽从条件好的小学,申请来到马家沟村独自任教。第一天,她下了班车,又步行爬了半个小时山路才到达教学点。她见到的,是一间由村卫生室改造的临时屋子,仅在墙上挂了一块沾满尘埃的黑板。

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当地把张慧丽老师与4个孩子的教学点搬到了条件好的国学堂。 资料图 摄
为了改善教学条件,当地把张慧丽老师与4个孩子的教学点搬到了条件好的国学堂。 资料图 摄

  迎来了唯一一位老师,孩子们满脸渴盼地围过来。虽然只有四个孩子,但是两个上小学,两个上幼儿班,课上不到一起。张慧丽就在教大孩子义务教育课程的同时,让小朋友在一边拼插板、画图画。等大孩子写作业时,又陪小朋友讲故事、玩游戏。久而久之,幼儿园的孩子连小学的题目都听会了点。

  山沟里的教学点,条件较差。冬天了,孩子们冻得直搓手,有个一只手残疾的学生,张慧丽就把他的手揣进自己的棉衣袖口。夏天了,孩子身上被蚊子叮了包,就坐在张慧丽的腿上,让她帮忙挠痒痒。

  寒来暑往,情谊愈深。“有个小姑娘偶尔着急还说走嘴,喊我‘妈妈’,等反应过来后还怪不好意思。”张慧丽讲到工作中的点滴,心里暖暖的。

  更宝贵的是,她见证着孩子成长。以前因为害羞不敢到村外上学的孩子,现在勇敢地举手抢答问题;还有学生特别刻苦,在去年全镇年级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盼望你们将来走出大山,也欢迎你们像我一样回来,以开阔的视野给山里带来生机。”张慧丽跟学生们讲,如果生长在这里,却对家乡都不热爱、不认同,那山村的未来在哪里?

  在燕山深处,像这样的极小教学点不只一个。为了让优秀老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当地教育部门颇下工夫。

  迁西县教育局局长陈立清说,将优先保障极小教学点和偏远地区寄宿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根据偏远程度不同,为扎下根的老师发放每年最高1万元的边远山区补贴,并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

  前一段时间,为了改善当地教学条件,村里又将教学点转移到了国学堂内。浓浓的书香气息和山清水秀的景致,吸引了游客前来研学、采风。甚至,还有国际友人到此旁听国学课程,孩子们在张慧丽的鼓励下,和老外学起了英语。

  郎朗读书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将希望送到山村百姓家。(完)

编辑:【梁周杰】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