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南美侨报》:学者“挖矿”民间故事:把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讲给世界听

时间:2021年06月11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以下稿件被巴西《南美侨报》采用:

  中新社石家庄6月6日电 题:学者“挖矿”民间故事:把中国的“一千零一夜”讲给世界听

  作者 李晓伟 李倩

  中国耿村国际学术会议召开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近日举行,又一次踏上耿村的土地,河北民俗文化学者袁学骏与街上的老人们打招呼,走进村民院子里听民间故事,如同回家一般亲切。通过这次活动,他希望能再为加强耿村民间故事和故事讲述者的保护做贡献。

  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耿村,是一个只有307户居民的平原小村。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却是一个“故事王国”。在这里,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年仅几岁的孺子,人人都会讲故事。

  袁学骏是耿村民间故事的“挖矿者”。自1987年至2015年,他先后主持参与了12次耿村民间故事普查,按照国际划分方法,先后命名大中型故事家67人,并出版了《耿村民间故事集》《耿村一千零一夜》等众多著作,故事总字数近1000万字。他还积极推动耿村故事走向世界,成为世界闻名的“中国故事第一村”。

  研究耿村故事已30多年的袁学骏说,自古以来,耿村就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这里的集市曾十分繁华,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各种客商,形成了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的聚散地。耿村故事包容万象,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童话,应有尽有,上自开天辟地的神话,近至现代,形成一条历史长链。故事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各方面。

  1987年5月,接到村民“报矿”的袁学骏带领普查组来到耿村,短短21天里,他们发现能够讲唱者50余人,先后整理出600多篇故事,50余万字。此后袁学骏又多次组织普查,可结果显示,这个故事村像个“无底洞”。

  耿村故事走向世界要从1989年说起。第一次耿村普查后,袁学骏便在中国故事学会年会上介绍了耿村,引发广泛关注。1989年9月,时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的贾芝,在匈牙利举办的一场国际民间口承文学会议上论述了耿村文化现象,播放了耿村录像,并把《耿村民间故事集》三大本赠给了会议主席,引发国际关注。

  1991年5月,中国耿村国际学术会议召开,日本、德国、中国的民间文化界专家学者约80人出席会议。这在当时国内外民间文学界、文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耿村民间故事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打下基础。

  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加拿大、法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纷纷前来考察。每次客人来访,袁学骏都是耿村故事最好的介绍者。他还曾随团访问日本,到海外推广耿村故事。

  “以前民间文化和民间口传文化不被人注意,但在国际交流中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毫不逊色,而且有其独特的优势。”袁学骏说,通过耿村故事,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了解了中国的民间文化,并深受感染。

  近年来,耿村民间故事在海外的热度依然不减。2018年10月,来自美国的女娲故事代表团第7次到访耿村。袁学骏感慨说,“耿村可以说已经是河北乃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随着老一代故事家逐渐逝去,耿村故事的挖掘抢救和保护越发迫切。已76岁的袁学骏称,国内国外很多专家学者已经加入进来,他自己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我们还会发现新的讲述者,让民间故事在这里流传下去,继续做好国际文化交流窗口”。(完)

编辑:【郝烨】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