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华裔作家笔下的台山:陈宜禧的故事从未褪色

时间:2023年11月22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侨网11月18日电 题:华裔作家笔下的台山:陈宜禧的故事从未褪色

  巴金《机器的诗》、秦牧《祖国之爱》、夏衍《走险记》,字字句句情洒台山。这座华侨文化与海洋文明相交融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华人寻找乡愁的胜地”,为海内外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资料图:陈宜禧纪念广场。江门市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资料图:陈宜禧纪念广场。江门市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近日,长篇侨乡题材小说《远道苍苍》入选2023年茅盾文学奖候选名单。台山籍华裔作家刘怀宇正是以新宁铁路的建设为背景,讲述了华侨陈宜禧的传奇人生,让海内外台山人通过文学作品更加了解和热爱家乡。

  台山的华侨历史要从淘金热说起。19世纪中期,许多台山人怀揣着“淘金梦”,前往美国加利福尼亚挖掘金矿。1863年,美国首条横贯大陆的铁路——太平洋铁路动工。据历史学家估计,约1万至1.5万名华工参与修建了美国横贯大陆铁路。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华工数量甚至更多。到工程后期,中国劳工在所有工人里已占八成以上,其中大部分来自台山地区。

  大批华工在异乡挥洒了汗水,却得不到承认。1882年,美国推出《排华法案》,暂停华人移民赴美,拒绝所有华人劳工进入美国,在美国的华人移民不能成为公民。于是许多台山华侨决定将多年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带回家乡,用于建设侨墟,发展商业和教育。

  在台山,“十步一侨物,百里一侨墟”。一座座侨墟,是华侨先辈珍贵情感的历史见证,也是他们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而侨墟的崛起和发展离不开台山新宁铁路的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其创建者正是陈宜禧。

  陈宜禧在美国西雅图火车站当过清洁工、筑路工,靠着“顶硬上”的劲头,他寻找各种机会学习,渐渐成长为技术人员。1904年回到家乡后,他提出建设新宁铁路计划,提出“不招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的“三不”主张。1906年5月1日,新宁铁路正式动工,1909年通车,从台山斗山至江门北街,全长100多公里。铁路开通后,海外华侨欢欣鼓舞,大批侨汇汇入当地,用以侨墟建设和家乡发展。

  “我们可以从陈宜禧一生的经历中,获得很多启示和鼓舞。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坚持抗争,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立足生根,并不仅是要有尊严地生存下来,还要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意义。同时,他在铁路建设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经验和启示。”刘怀宇说。

  刘怀宇的父亲刘子毅生前20多年坚持搜集撰写关于陈宜禧和新宁铁路的史料和故事,在父亲去世后,刘怀宇继承父亲的遗志,经过5年的调研和沉淀,创作了这部小说。

  刘怀宇说,为了创造这本书,她来往于太平洋两岸,走访江门、台山、新会、西雅图等地,走进小说主人公曾经生活过的山村、城市、森林,呼吸那里的空气,感受那里的阳光,甚至去陈宜禧当初淘得第一桶金的地方采风。她还借助英语和网络资源的优势搜寻陈宜禧的寥寥踪迹,并很幸运地在华盛顿大学图书馆找到了陈宜禧当年的英文信件和账本。

  刘怀宇说:“支撑我写作的动力来自父亲的嘱托以及海外第一代华侨的创业故事。书写他们的人生,就是向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华侨华人的生命历程不断靠近,也是一种对前辈在海外奋斗同时又心系祖(籍)国的精神传承。”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uo)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南方新闻网、广州日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作者:金旭)

编辑:【吴金铭】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