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311-85290821

“侨”见世界文化遗产 留住一抹乡愁

时间:2023年06月13日    热线:0311-85290821   来源:中国侨网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金旭)在中国已拥有56项世界遗产中,福建土楼、开平碉楼、厦门鼓浪屿和泉州都与“侨”息息相关。在中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侨乡学者、侨胞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他们为申遗助力的故事。

  广东侨乡开平,以碉楼而闻名。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暨建筑系教授谭金花曾参与申遗工作,负责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英文申报文本和规划文本的撰写。她表示,现存有1800多座大大小小的碉楼见证了一段消逝的华侨文明。

  谭金花从小在开平长大。对她而言,碉楼不仅珍藏着儿时与玩伴肆意奔跑,穿梭其中的旧时光,还记录着华侨“叶落归根”、回报桑梓的生活缩影。“保护碉楼文化,为海外游子留住文化之根是我从事该研究的初衷和动力。”她说。

  数百年前,大批在海外打拼的开平华侨回乡建造家园,为保护侨眷安全,居守兼备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拔地而起。谭金花介绍,碉楼的墙体厚实,四周遍布射击孔,配备了枪械、石子、探照灯等工具;楼顶四角筑有“燕子窝”,居高临下的防御让贼匪望楼兴叹,无功而返。

  “碉楼凝聚了华侨先辈的智慧,一砖一瓦皆是他们心系故里的印记。”谭金花表示,华侨将罗马柱、拱券、琉璃瓦顶、巴洛克装饰等西方建筑元素巧妙融入碉楼,实用与美观兼顾。夏日村庄田连阡陌,一座座碉楼矗立其中,中西元素相得益彰,也碰撞出侨乡建筑独特的魅力。

  谈及开平碉楼的保护与开发,谭金花表示,尊重历史是前提条件。“开平碉楼是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不仅要保护建筑的本体与外部景观,还要还原、保护老物件,挖掘尘封中的华侨故事和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这是泉州人的骄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马达加斯加华商总会会长、法国福建商会会长蔡国伟依旧激动不已。

  “泉州曾是世界海洋商贸史的重要地标,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但泉州的申遗之路并不好走,2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诸多变数。”蔡国伟对此深有体会。为帮助家乡申遗,他带领法国福建商会参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向海外民众讲述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海丝文化。“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协助相关部门,为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报送申遗资料提供服务保障,为申遗助力。”蔡国伟说。

  家乡一直是蔡国伟在异乡拼搏的底气。1997年,蔡国伟带着向朋友借的5万元人民币,到马达加斯加开启纺织服装贸易生意。他说,一代代华侨出海经商,相互帮扶,“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克服一切困难。

  每逢春节,蔡国伟会在马达加斯加举办华人庆祝活动,将家乡的高甲戏带到海外。慰藉乡愁的同时,也能向海外民众带去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他表示,希望能让更多的海外民众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交流中焕发泉州非遗文化新活力。(完)

编辑:【吴金铭】
中新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新闻热线      |      法律顾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